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剖宫产术前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9年2月77例于全麻下行剖宫产术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39例,不做任何干预,其余与观察组一致,如常规监测、麻醉诱导以及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和PCIA累计用量及初乳时间,记录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和24 h、48 h及72 h神经适应能力评分(NACS),记录两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和镇痛补救情况。结果观察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平均为(77.11±12.64)μg明显少于对照组(101.37±19.25)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48 h内PCIA累计使用量分别为(53.95±2.03)ml、(122.75±3.58) ml明显少于对照组(63.88±1.79) ml、(136.72±3.4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乳时间平均为(26.85±3.67) h明显短于对照组(35.88±2.8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 min、10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NAC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补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采用全身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少瑞芬太尼使用量,增强镇痛效果,且对新生儿和产妇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泌乳。

  • 单位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