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北区域自然环境独特, 人群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为了满足深入研究该地区慢性病病因、机制和转归的迫切需求, 根据西北区域特殊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和民族分布, 于2017-2019年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 招募了117 644名35~74岁的多民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藏族)自然人群, 调查队列成员的个体、环境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线暴露信息, 采集外周血, 分离血浆、血清和白膜层, 形成各类生物样本90余万份, 以-80 ℃储存于标准生物样本库。已开始用常规监测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队列成员的平均年龄52.43岁, 女性70 391名(59.8%), 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健康状况具有相似性但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该队列为深入研究环境、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与重要高发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平台, 为明确该地区不同民族慢性病的病因及长期健康危害提供重要流行病学证据, 为国家制定慢性病防治战略提供西北区域参考。本文简要介绍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的建设概况和实践思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