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8年花园口黄河决口后,皖北地区受黄泛影响,环境破坏严重,民众生命财产损失巨大。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对皖北泛区进行善后救助,国民政府在该区实施了一系列善救措施,包括环境的修复、难民的救助、农地的复垦等。这些举措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善救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受物资的短缺和限制、交通的破坏、基层行政组织的失效和贪腐、国内政治环境变化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政府的善后救助效果大打折扣,更没有达到其所希冀的善后和重建的目的。从更深广的层面看,政府善后救助的低效和对泛区民众生命的漠视,影响了人心向背,亦间接影响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