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的KD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急性期血小板变化与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KD及冠状动脉病变(CAL)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恢复期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应用的指导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8例KD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组36例(4. 46%),IVIG治疗有反应组772例(95. 54%)。IVIG治疗无反应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低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高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P均<0. 05)。恢复期有CAL(CAL组) 178例(22. 03%),恢复期无CAL(n CAL组) 630例(77. 97%)。规律随访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恢复期n CAL患儿420例,服药6周后321例(76. 43%) PLT可降至400×109/L以下,8周为355例(84. 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76,P<0. 05); 12周为371例(88. 33%),与8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60,P>0. 05)。结论:PLT、PCT、MPV急性期变化可能与IVIG治疗无反应相关,与CAL无明显关系。对无CAL或一过性冠脉扩张的绝大多数KD患儿,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疗程在6~8周适宜。

  •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