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远程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是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短暂非致死性缺血处理后,可对后发生缺血事件的远隔器官(或组织)产生保护作用或功能激活的现象。近年来,RIPC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经济、安全的方法,在运动训练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鲜见对于其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梳理前期研究表明,运动前进行RIPC可一定程度提高机体有氧能力、无氧能力、骨骼肌抗疲劳能力和促进抗阻训练早期力量增长。RIPC产生效果的主要机制包括调节血管收缩、降低运动中疲劳感或疼痛感、提高骨骼肌的代谢效率等。RIPC可诱导机体产生一氧化氮、腺苷、缓激肽、阿片类物质等内源性因子,并通过调节神经反射通路对提升运动表现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对RIPC的研究仍存在争议,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缺血预处理干预方案、干预部位、干预组织体积、重复次数、与运动开始间隔时间等。RIPC作为提升运动表现的一种新方法,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作用途径和靶点仍需要深入挖掘,同时应注重探讨RIPC在运动科学领域和临床医学应用中的异同点,结合不同运动专项特点提高RIPC的实践应用价值。

  • 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体育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