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白浪河河水和河口海水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作者:杨巧凤; 王瑞久; 徐素宁; 李文鹏; 王志一; 梅军军; 丁志磊; 杨培杰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6, 43(05): 48-55.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6.05.07

摘要

在海水入侵的研究中,通常将海水作为一个重要的混合端元。而一般沿海带的海水,尤其是河口海水相对于标准海水都会受到入海河流以及沿海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不断在变化。因此在研究海水入侵之前,研究河口海水、标准海水与河水成分之间的混合关系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是对比海水和地表水的稳定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成分。在莱州湾入海河流白浪河的下游沿岸采集5件河水样品,河口采集7件海水样品,对样品进行了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测试,研究淡水和海水的混合关系。采用惰性示踪剂(δD、δ18O、Cl-、Br-)和反应示踪剂(Na+、Mg2+、SO2-4、HCO-3、Ca2+、NO-3)展开分析。在δD-δ18O关系图上,所有的河水样品都位于全球大气水线之下,反映了上游水库水的蒸发,海水样品则位于标准海水与河水样品的混合线上。河水样品δ18O—Cl-关系表明不同程度的溶解了蒸发盐;河水样品的Ca2+、HCO-3、SO2-4与Cl-的比值反映了CO2气体、碳酸盐以及硫酸盐溶解。海水样品的Br-/Cl-比值与海水比值基本相同,与其它主要离子与Cl-的关系都表明海水样品源于标准海水与河水的混合。因此当河水和海水混合时,两种水体的溶剂发生机械混合,溶质中海水占主导的化学成分与Cl-比值都接近海水比值,包括Na+、Mg2+、SO2-4、Br-和Cl-的比值,而大陆生成的成分在淡水中与Cl-的比值都会大于海水比值,主要有HCO-3、Ca2+、NO-3和Cl-的比值。这种混合机理也适用于地下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