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辅助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取经皮穿刺球囊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位置不良的100例OVCFs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受伤或出现明显腰痛时间<1个月,伴有局部压痛、叩击痛,胸腰部活动受限。根据术中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倒退旋转法穿刺组及传统穿刺组,每组各5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放射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倒退旋转法穿刺组手术时间(21.5±5.9) min,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7.7±1.3)次,每椎骨水泥注入量(4.6±0.8) ml;术前VAS评分为8.3±0.9,术后1年为2.3±0.8。传统穿刺组手术时间(30.2±7.5) min,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14.3±2.0)次,骨水泥注入量(4.3±1.0) ml;术前VAS评分为8.1±1.0,术后1年为2.6±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KP手术中对于首次穿刺位置不良者,运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可以快速改变穿刺针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达到理想穿刺靶点,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
-
单位宁波市第六医院;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