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十七年"新疆民族题材影片中的性别、身体与现代性景观梳理,观察电影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有效的社会宣传、动员、组织与整合工具,如何借用景观符号这一表皮图式,将一个具有高度异质化的多民族多文化社会建构成为拥有共同记忆和情感体验的统一的共和国,并以此夯实关于中华民族的身份想象与主体建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