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美术史界,对于晚清时期中国画学的发展,一直存在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与对19世纪绘画发展的歪曲认识一样,认为其缺乏创造力,因袭元、明画学之论,沿袭清前期的面貌,侧重于笔墨技法与创作规律,局限于董其昌所开创的"南北宗论"而未脱离文人画体系,趋向于衰落。本文试图从一个不同的绘画史观来重新理解晚清的中国画学,因为在美术史研究领域,没有绝对的权威可言,较为合理的历史诠释可以消弭一些历史偏见。松年作为一个被历史所遮蔽的画论家,他的画学著作《颐园论画》,长久以来被尘封,未被系统解读。本文将从中锋与侧锋笔法的辩证关系、水法与笔墨的辩证关系,以及师古法与师造化之间的再平衡三个方面去研究《颐园论画》的价值,重新梳理清代画学的脉络。对松年《颐园论画》的探讨与分析,有助于理解晚清画学之变,亦有利于修正19世纪在绘画史上的定位。
-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