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察和证实胶质细胞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所属内脏痛觉敏化反应的时程和形态特征。方法借助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构建内脏痛觉敏化模型,3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SPS术后1 d组、SPS术后7 d组、SPS术后14 d组,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技术探测腰段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形态结构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正常脊髓灰质内明显可以探察到大量GFAP+的细胞,其形态呈星形胶质细胞的典型特征:即微小的胞体和细长的突起,其在脊髓灰质的分布不显示明显的区域特性。定量和比较资料显示,SPS不同时间组的GFAP+细胞密度均多于对照组,7 d组增加最显著。结果同时显示,GFAP+胞体大小在7 d和14 d组均大于对照组,以7 d组的最大。正常脊髓灰质也明显可以探察到小胶质细胞(Iba1+),其密度和胞体大小在SPS 1 d组和14 d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且14 d组差异最为显著(P<0.05),但7 d组的变化不明显。免疫印迹实验显示,正常脊髓灰质背角可以明显探测到GFAP和Iba1蛋白。定量资料显示,SPS 7 d组和14 d组的GFAP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7 d组升高最显著。SPS不同时间点均可诱导Iba1+蛋白的高表达,且以14 d组最显著。结论结果提示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可能牵涉到内脏痛觉敏化的病理过程。
-
单位吉首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