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的非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状态和中医特征调查

作者:龚柳; 王宇; 姚迎叶; 俞建锋; 汤伟; 吉宏彬; 孙青; 诸杰; 张晓钢; 刘宪锋; 马洁; 忻伟; 张云云*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39(12): 1434-1439.

摘要

目的观察非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状态和中医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上海市嘉定区和闵行区的11个社区中发病2周~2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05例,以血管危险因素、中医证型、中医体质、躯体残障[日常活动的依赖程度评分(MRS)和残障表现]、认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情志[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为观察指标,比较恢复期(57例)和后遗症期(248例)患者健康状态和中医特征。结果 305例非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男性189例,女性116例,平均年龄(67.0±7.9)岁,最常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78.0%(238/305)],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42.0%(128/305)]为主,中医体质以气虚质[32.8%(100/305)]为主。66.6%(203/30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后遗症(MRS 1~5),以感觉障碍[18.0%(55/305)]最多见,38.7%(118/30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认知障碍,20.3%(62/30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12.5%(38/30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焦虑。恢复期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伴发率[26.3%(15/57)]高于后遗症期患者[15.3%(38/248),P=0.048],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气虚血瘀证和气虚质最多见,部分患者存在躯体残障、认知障碍和情志障碍。

  • 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神经内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