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诸多后发国家中,族群分野是政党建构的重要社会基础。在族群分野的基础上,各政党采取了不同的政党建构策略,导致了政党形态的分化:某些政党倾向于采取包容性战略,最大可能地从不同地区或不同族群吸收支持者,由此形成了多族群政党;某些政党则采取排斥性战略,明确地将自身的政治基础建立在某一族群之上,由此形成了单一族群政党。与单一族群政党的离心作用相比,多族群政党因其包容性而具有较强整合与稳定作用。同样是多族群国家,为何有些国家的政党形态以单一族群政党为主,而有些却以多族群政党为主,需要结合族群因素、制度因素、精英关系、执政地位、国际干预等视角进行考察。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