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省域种业创新效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这种不均衡将对不同省份的粮食产量﹑价格﹑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为推进我国种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等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3—2021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种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并基于地理位置划分为东北主产区﹑黄淮海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三大区域,揭示区域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粮食主产区种业创新效率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区域差异在2015年之前以及2020年以后主要源自区域间差距,2015—2020年则主要源自超变密度;种业创新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差异,高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种业创新效率存在高度聚集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对本地种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为促进我国种业生产的全面提质增效,地方政府需在开展种子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通过搭建农业科技交流和经验共享平台等措施,改进和完善区域间合作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