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预后,为合理性用药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两家三甲医院血液科血流感染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结局,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患者结局的预后因素。结果:共分离出203株血培养阳性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NB)141株(69.4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8株(41.13%)、肺炎克雷伯菌29株(20.57%)和铜绿假单胞菌18株(12.77%);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的大肠埃希菌占46.55%(27/58),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占37.93%(11/29),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占10.64%(15/141)。革兰阳性菌56株(27.59%),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8株(14.29%)、肺炎链球菌7株(12.50%)与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0.7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占33.33%(2/6),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株占87.50%(7/8)。真菌6株(2.95%),均为念珠菌。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MDR-GNB)株占53.90%(76/141)。粒细胞缺乏>14 d是发生MDR-GNB感染的危险因素。30 d内全因死亡率为10.8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P<0.01,OR=5.85,95%CI:1.80-19.07)和使用血管升压药物(P<0.01,OR=5.89,95%CI:1.83-18.94)为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应根据不同中心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