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吸收能力视角研究了我国财政支出激励经济增长效应,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政府能力三个方面构建吸收能力指标。首先通过分样本截面回归对财政支出吸收能力的存在性进行验证;其次选取2007-2017年间全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吸收能力对教育、科学以及交通三类财政支出的作用效果;再次通过分区间回归的方法,分别研究各项吸收能力指标变化时,财政支出激励经济增长效应如何变化,并估算出可能存在的门槛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吸收能力是存在的,且会影响财政支出激励经济增长效应。财政支出在高吸收能力地区对经济的激励效应更显著。(2)财政支出激励经济增长具有门槛效应,只有吸收能力到达一定水平,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才能显现。(3)政府规模(政府能力)的扩大对财政支出效率的提升是有限度的,当政府超过某一规模后,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反而会降低。本文认为单纯依靠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来刺激经济增长会造成财政资源的浪费,因而政府应确保财政资金支出规模与吸收能力相匹配,避免财政资源的错配与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