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行政诉讼领域内,有关前案已生效裁判对后案诉讼标的的羁束力问题,仅见于2015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1款第9项中,将"诉讼标的为生效判决所羁束"修订为"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应当不予立案;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因现行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均未对该条文进行明确阐释,故实务界适用时常有争议。本文以穆某向检察机关申请行政诉讼监督一案为视角,围绕检法两院的争议焦点,从案情介绍、法律分析及引申理论三方面阐述对"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理解与适用。结论是在行政诉讼中,前案生效判决若对后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了确认,则对后案产生羁束力;前案生效判决若仅将后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标的物(如行驶证)作为定案证据予以采信,则不意味着对后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了确认,对后案不产生羁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