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以历代本草所总结的传统品质评价方法为依据,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性状、显微、化学成分3个层面,对移栽和仿野生2种规格黄芪药材进行系统对比研究。方法:对收集的移栽和仿野生黄芪进行性状特征、横切面显微特征对比分析;对所含纤维素类、浸出物、糖类、总黄酮、总皂苷等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MSI)对移栽及仿野生黄芪木质部与韧皮部所含次生代谢物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性状方面,移栽黄芪性状变异较大,而仿野生黄芪的外观性状与断面特征均与传统总结优质黄芪“直如箭干、肉白心黄”的特征相符。在显微方面,移栽黄芪木栓层薄,切面裂隙多贯穿形成层呈长条形放射状分布,无明显生长轮特征。仿野生黄芪木栓层厚,切面裂隙呈不规则腔状分布于木质部中心及韧皮部外缘,形成层紧密无裂隙,有明显生长轮特征。在化学成分方面,移栽黄芪的水浸出物、80%乙醇浸出物、蔗糖含量显著高于仿野生黄芪,而总皂苷、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则显著低于仿野生黄芪,二者所含100%乙醇浸出物、总多糖、总黄酮含量总体相近,但仿野生黄芪稍高;仿野生黄芪的木质部2种丙二酰基取代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移栽黄芪,而2种黄酮苷元和1种黄酮苷则相反,韧皮部7种皂苷类化合物含量仿野生显著高于移栽黄芪。结论:移栽及仿野生黄芪在性状、显微及化学成分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移栽黄芪因生长速度快,种植年限短,初生代谢产物如水溶性浸出物、蔗糖富集较多,是其质地坚实、甜味明显高于仿野生黄芪的原因。而仿野生黄芪木质素、半纤维以及部分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显著高于移栽黄芪,与传统性状描述接近,品质较优。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加强黄芪仿野生生产,提高仿野生黄芪的供给能力,同时逐步提升现行标准,建议增加丙二酰基取代的黄酮苷类化合物、总皂苷等能够表征不同生产方式的含量测定指标,以引导黄芪高品质生产。
-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