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分析首乌制剂相关肝损伤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与不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合并自身抗体对首乌制剂相关肝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8月—2021年6月首乌制剂相关肝损伤住院患者364例,根据是否检测到自身抗体分为自身抗体阴性组(H0组)和自身抗体阳性组(H1组),其中H0组157例,H1组20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进行混杂因素校正,比较两组患者肝损伤达峰值时生化指标、肝损伤严重程度、肝损伤分型及疾病转归情况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肝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成功匹配98对病例。两组肝损伤达峰值时生化指标比较结果显示,H1组ALP、球蛋白、总胆汁酸水平均高于H0组,Alb水平低于H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肝损伤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严重程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10,P=0.045)。自身抗体以抗核抗体(ANA)阳性为主,占比49%;不同ANA抗体滴度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52,P=0.001)。疾病转归以半年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进行比较,H0、H1组半年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90.8%和75.5%,H1组肝功能复常率偏低(χ2=8.199,P=0.004)。Cox回归分析显示自身抗体(HR=5.248,95%CI:1.554~17.718,P=0.008)和ALP(HR=1.013,95%CI:1.002~1.025,P=0.026)是肝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半年后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肝功能未恢复的风险较自身抗体阴性组更高(χ2=8.802,P=0.003)。结论 自身抗体对首乌制剂相关肝损伤分型无明显影响,与自身抗体阴性的首乌制剂肝损伤患者相比,伴自身抗体阳性的首乌制剂肝损伤患者有更加严重的肝损伤以及更明显的慢性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