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屈光参数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于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行首次眼底筛查的早产儿, 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31~32周。单眼或双眼确诊为轻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但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儿为ROP组, 并根据视网膜病变区域分为Ⅱ区亚组及Ⅲ区亚组;无ROP患儿为无ROP组。记录各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等效球镜度数、前房深度、玻璃体深度、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及角膜屈光力进行比较, 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180例早产儿, 男性101例, 女性79例;出生胎龄为(30.82±3.10)周, 检查时校正胎龄为(37.21±1.44)周;出生体重为(1 577.85±572.12)g。ROP组纳入90例(162只眼, 其中85只右眼数据纳入分析), 无ROP组纳入90例(90只右眼), 两组出生胎龄、检查时校正胎龄、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P组等效球镜度数为(1.90±1.39)D, 非ROP组等效球镜度数为(3.04±1.88)D, ROP组等效球镜度数更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 P<0.01)。ROP组的前房深度为(1.82±0.23)mm, 晶状体厚度为(4.54±0.18)mm, 角膜屈光力为(43.99±0.99)D;无ROP组的前房深度为(1.91±0.94)mm, 晶状体厚度为(4.23±0.50)mm, 角膜屈光力为(43.72±0.92)D;ROP组前房更浅, 晶状体更厚, 角膜屈光力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P组中Ⅱ区亚组(48只右眼)及Ⅲ区亚组(37只右眼)的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3.92±0.78)、(43.39±1.05)D, 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2.08±0.95)、(2.52±1.12)D, Ⅱ区亚组的角膜屈光力更高、等效球镜度数更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体重、出生胎龄、角膜屈光力是等效球镜度数的影响因素(P<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与等效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0.182、0.223), 角膜屈光力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相关(r=-0.125;均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重, 等效球镜度数也越大。轻度ROP患儿的屈光参数具有前房浅、晶状体厚、角膜屈光力高、等效球镜度数小的特点, 等效球镜度数与ROP病情发展密切相关。(中华眼科杂志, 2021, 57:353-357)

  • 单位
    厦门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