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刘莹; 简凤壁; 梁桐; 韦广莹; 潘越峻; 邓西龙*
来源: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1, 46(10): 964-969.
DOI:10.13461/j.cnki.cja.007165

摘要

目的监测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治疗第2天的血药谷浓度(C_(min))及目标浓度(C_(min)≥10mg/L)达标情况,探讨早期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重症医学科38例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起始负荷剂量分为高剂量组(≥10mg/kg)和低剂量组(<10mg/kg),均间隔12h静脉注射3剂,于第3剂前30min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C_(min)。分析替考拉宁C_(min)分布情况、目标浓度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38例血样C_(min)为(11.06±3.88)mg/L,其中63.2%(24/38)达标,36.8%(14/38)未达标;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目标C_(min)达标率(82.4%vs47.6%,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的患者达标率显著低于GFR<60mL/min/1.73m~2的患者(51.9%vs90.9%,P<0.05);C_(min)未达标组的GFR明显高于C_(min)达标组[(135.03±62.22)mL/min/1.73m~2 vs (81.8±54.62)mL/min/1.73m~2,P<0.05]。结论重症感染患者使用≥10mg/kg的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可较快达到有效血药谷浓度,高GFR是影响C_(min)达标的重要因素,有必要结合重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优化替考拉宁治疗剂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