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讨止血带对切口感染的影响,以及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切口感染的作用,为临床中合理使用止血带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小鼠,A组:止血带+切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B组:缺血预处理+切口MRSA感染;C组:切口MRSA感染;D组:空白对照。比较各组小鼠生存率、体温、血常规及股骨内侧切口周围软组织变化。结果观察期内A组小鼠生存率为68%,B、C、D组小鼠生存率均为100%。生存分析结果表明,A组小鼠生存率低于B、C、D组小鼠(P<0.05)。A、B、C组小鼠各个时间点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小鼠体温曲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基础体温外,其余时间点4组小鼠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3天、第7天4组小鼠血常规(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天4组小鼠血常规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但A组小鼠血常规各指标均相对于B、C、D组仍偏高。A组小鼠切片上皮组织均未愈合,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最重;B组小鼠切片中,10只上皮组织愈合,部分切片可见炎症反应;C组小鼠中,4只上皮组织愈合,大部分切片可见炎症反应。结论小鼠下肢应用止血带可加重切口感染程度,延缓切口愈合,延长机体恢复正常的时间,甚至导致死亡。制造切口模型前进行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切口感染程度,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