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油菜品种产量与含油量形成的矿质营养调控研究

作者:胡文诗; 李银水; 顾炽明; 代晶; 谢立华; 李小勇; 秦璐*; 廖星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45(04): 756-765.
DOI:10.19802/j.issn.1007-9084.2022135

摘要

为提升高产油菜施肥管理效率,以高产、高含油甘蓝型油菜为材料,研究其矿质养分需求,以及养分差异对籽粒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于2019-2020年油菜生长季开展盆栽试验,种植三类油菜品种:高产(H62,即华油杂62)、高含油量(Z19,即中油杂19)和对照(常规产量和含油量的H12,即华油杂12),监测它们在充足的养分供应条件下生物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籽粒产量和含油量的改变规律。结果表明:苗期后,H62氮含量较高,氮积累量始终高于H12(7.1%~24.5%);而Z19在薹期和角果期的钾镁含量均高于H12,钾积累量分别高出31.0%和10.7%,镁积累量分别高出68.5%和15.3%,而花后氮积累量显著低于H12。不同生育期品种间微量元素积累量差异较大:苗期H62微量元素含量和积累量均低于H12,薹期锰、铜、锌、硼的积累量比H12高出14.5%~125.7%而铁积累量比H12低,花后差异不同幅度的降低;Z19的锌积累量始终高于H12,薹期5种微量元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H12,角果期铁、锰、硼积累量显著高于H12。成熟期H62产量比H12高出10.8%,而Z19含油量比H12高出30.8%;H62与Z19分别通过提高籽粒产量和含油量提高产油量。路径分析表明,薹期是影响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由氮含量的正效应主导,铁、锌含量积累量为正效应;而含油量主要受角果期影响,由角果生物量、镁含量和积累量的正效应及叶片生物量、氮含量和积累量的负效应主导。由此认为,油菜生产中,以高产为特性的油菜品种,在薹前可适当增加氮素供应以提高薹期氮含量;而以高含油量为特性的油菜品种,在花后可追施镁肥以促进高含油潜能的发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