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学毒性。方法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的119例患者中,59例显示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 A组),60例肾功能正常(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 B组),比较两组给药后血液学毒性指标(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及停药后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恢复情况,观察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给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B组(47.5%vs.18.3%)(P<0.05),而贫血发生率与B组相仿(10.2%vs.5.0%)(P>0.05)。A组给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间短于B组[(5.5±3.6) d vs.(10.1±4.7) d](P<0.05),而出现贫血的时间与B组相仿[(4.5±1.3) d vs.(5.5±3.0) d](P>0.05)。A组停药后血小板计数[(5.6±1.4) dvs.(7.8±3.3) d]和血红蛋白[(4.2±2.3) d vs.(3.8±1.4) d]恢复时间与B组相仿(P>0.0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57.6%vs. 28.3%)(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易发生血液学毒性,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应积极监测患者的血液学相关指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