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中电致发光磁效应(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 MEL)是一种能够揭示多种激发态微观过程的探测工具.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将低浓度的红荧烯(Rubrene)分子掺杂在一定主体作为发光层的OLEDs中, 存在一种高能三重态激子(T_(2, Rub))的反向系间窜越过程(HL-RISC, S_(1, Rub) ← T_(2, Rub)). 但本工作中我们发现: 以Rubrene作为纯发光层且其两边的载流子传输层也不存在T_(2, Rub)激子的能量损失通道的OLEDs中, 在室温下只观察到单重态激子(S_(1))的分裂过程(S_(1)+S_(0) → T_(1)+T_(1)), 却没能观察到该T_(2, Rub)激子的HL-RISC过程; 而且, 最基本的因电子和空穴在纯Rubrene发光层中直接注入形成极化子对(polaron-pair, PP_(1)和PP_(3))的系间窜越过程(ISC, PP_(1) → PP_(3))也没能观察到. 为了揭示该反常现象背后的微观物理机制, 我们以纯Rubrene和把浓度为5 wt%的Rubrene为掺杂剂作为发光层来制备器件, 并对两种器件的MEL进行变温实验, 对所得实验结果的比对分析后发现: 室温下PP态的ISC和T_(2, Rub)激子的HL-RISC产生的MEL正好完全相互抵消, 这是采用MEL在纯Rubrene作为发光层的OLEDs中同时观察不到ISC和HL-RISC的物理原因, 这种如此巧合的物理现象在文献中还未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