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因一篇《性恶》历来被认为是"性恶观"的代表人物,但在训诂学渐盛和对古典文化重新审视的历史大背景下,其"性恶"理论正被重新解释。从内容分析看,误解的可能性在于将"情"、"性"、"欲"三者混为一谈;从时代背景和论证局限看,处于战国末年的荀子为了崇尚儒家的"礼乐"之道,不得已而以"性恶"为其理论基础,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化性起伪"、"改恶为善"。若摆脱时代背景、内容误解、论证等局限,可见他对"人性"最根本的理解其实是"人性本无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