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佛手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成分及作用靶点,明确其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筛选出佛手散(当归、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收集其靶点,同时通过疾病数据库获取子宫内膜异位症靶点。分析佛手散活性成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共有靶点,选取共有靶点及其邻居节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靶点"核心网络,筛选出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将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佛手散14个活性成分及其248个靶点,子宫内膜异位症共401个靶点,其中,两者共有靶点37个。对"成分靶点-疾病靶点"核心网络进行分析,预测出65个关键靶点,主要分为转录因子、信号分子、氧化还原酶、核酸结合蛋白、水解酶类蛋白等。GO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与蛋白质、DNA及酶结合紧密相关,并涉及细胞凋亡、增殖和转录过程的正调节等多个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靶点参与PI3K-Akt、MAPK、HIF-1、Estrogen及TNF等104条信号通路调控。分子对接发现,6个佛手散活性成分与9个关键靶点对接成功,其中豆甾醇、洋川芎内酯A、β-谷甾醇与Bcl2、ESR1、EGFR、TNF等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该研究为佛手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
单位医药学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