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X P得(不)是Y"是对事件发生时间、空间等的合适性做出主观评价的构式。该构式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填项P的形式类扩展[即:动词>形容词(>名词)]和Y的意义类收缩[即:(地方、时候、颜色、款式等)>(地方、时候)]。这导致整个结构因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越来越不对齐而演变为狭义构式。构式化之后,整体对组成成分有语义强迫现象。该构式中不同类型的Y在演变高级阶段可能会经历语义对立中和,"得"有形变为"的"的倾向。构式中的"P得"在构式实际使用中有时可以实现句法隐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