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索水稻秸秆微贮制备饲料的最佳工艺参数,推动秸秆微贮制备饲料产业化,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探究各因素对水稻秸秆发酵效果的影响。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菌剂(植物乳杆菌、啤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比例(A)、菌剂添加量(B)(0.10%~0.30%)、含水率(C)(40%~80%)、秸秆长度(D)(1~5cm)在取5个不同水平时对挥发性脂肪酸以及氨态氮含量的影响;再在单因素试验确定的A、B、C、D取值范围内进行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有机酸与氨态氮综合评分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饲料质量评分的影响顺序为秸秆长度(D)>含水率(C)>菌种比例(A)>菌剂添加量(B);在A=2∶2∶1(植物乳杆菌∶啤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B=0.20%、C=60%、D=3cm条件下,样本做真空抽气处理,放置恒温箱中以25℃发酵28d,检验发酵样本发现粗蛋白含量与未处理秸秆相比有明显提升,由5.36%提升至9.13%,差异显著(p<0.05);样本中粗脂肪与粗纤维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略微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电镜扫描发酵后的秸秆表面发现秸秆外表面蜡质层有破损现象,内表面有明显片状脱落及分层的倾向,物理特性表现为样本结构组织变得松软,有浓郁酵香。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秸秆微贮制备饲料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