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前期"文武并重"风尚在开元、天宝前后逐步改变,重文之风渐兴。伴随藩镇体制的确立,幕府内也同步走向"文武分途"。在藩镇林立的特殊政治格局下,文、武幕僚均有各自的升迁渠道。在"顺地"藩镇,文职幕僚的前景相对更好;在河朔这类半独立藩镇,文、武幕僚前景大致均势。此时幕府内较常见的文武冲突反映了双方对资源的竞争。农民起义后,武人地位急剧上升,并染指地方行政,文士地位下降不可避免。然藩镇幕府离不开文职幕僚的辅佐,文士重"实干"、去"浮华",提高自身行政素养以契合时代需求。历经大混战后,五代强藩幕府文、武幕僚地位大致均势,化镇为国的五代诸朝均致力于维护文武平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五代初年已着力削弱武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