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诗词体式的规定,"涩"从来被视为创作的一大避忌。但随宋以后人们思理的日趋内转与深辟,还有论理方式上更注意对辩证意味的体认与开显,它渐渐被论者标举为一种创作上的另类别趣,用以矫正过于险俗轻滑的不良风气,并最终脱弃原来的生硬艰蹇,成为对作品幽邃体象最适切的范畴指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