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因骨质疏松导致T11L2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对患者病损部位邻近椎体和(上下)终板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应力和效应力的变化。方法回归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进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72例,采集其基本资料和病情资料,构建T11、T12、L1、L2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软件读取不同分别对象相邻椎体、相邻椎体上终板、相邻椎体下终板的效应力及应力,比较其手术前后的差异。结果 4组患者基本情况构成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可比性较高。不同时点(骨折前、骨折后、复位后、椎体成形术后)比较,T11组(F=135. 257,P=0. 000)、T12组(F=36. 233,P=0. 000)、L1组(F=58. 558,P=0. 000)、L2组(F=42. 330,P=0. 000)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组别比较,骨折前(F=13. 962,P=0. 000)、骨折后(F=3. 594,P=0. 018)、复位后(F=19. 337,P=0. 000)椎体前缘高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4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椎体前缘高度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组情况(F=35. 062,P <0. 001)、时间因素(F=21. 458,P <0. 001)、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F=17. 604,P <0. 001)均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存在显著影响; 4组患者治疗过程前后相邻椎体和终板效应力、应力比较,4组患者相邻椎体效应力、相邻椎体上终板效应力、相邻椎体下终板效应力、应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手术,其预后转归过程中椎体前缘高度有显著改变,而相邻椎体效应力、相邻椎体上终板效应力、相邻椎体下终板效应力、应力亦有显著变化。

  • 单位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