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釉下蓝彩瓷,它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釉下施彩技法,首先是1983年在江苏南京雨花台吴末晋初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绘画羽人、鸟兽仙草云气。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说明在三国时瓷匠们已掌握了釉下彩工艺技术。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为后来的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绘瓷的出现开了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隋代白瓷的烧制成功,唐朝建都长安(现为西安)为世界各国的交流中心之一,各国的经济、文化、工艺在此集合,唐早期唐三彩的出现,就是见证,这都为唐中期以后的唐青花烧制提供了条件。所以唐代青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就现所得知的考古见证,青花瓷暂定在唐朝开始出现。1949年建国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宋代青花也相继在浙江地区发现。之后元、明、清各代青花窑址在我国南方各省也都被发现,本文就以古波斯青花工艺对我国古代各地青花瓷产瓷区发展的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