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所收"苋"得名取义于其茎叶高大而易被看见。唐代文学作品中已较多地出现对苋的吟咏。宋元以后,苋之品种渐增。"苋菜"中"人苋"即今所谓的"籽粒苋",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食用史,以为籽粒苋原产于美国之说并不妥当。将"人苋菜"写作"人蔊菜"、"人旱菜"等是因不辨古音选错本字而产生的误会。《说文》中的"蓼"当指泽蓼而不是水蓼。"蓼"得名于其味辛辣,"蓼"、"熮"、"燎"、"爒"音近义通,当同源。蓼的别名"蔷虞"当表示采获山泽的菜草,这一别称蕴含了蓼的生长环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