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城市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久坐时间与客观建成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研究区域内60岁以上老年人586人(男性258名、女性328名)佩戴ActiGraph加速度计4天测量其户外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和久坐时间,依据有效样本人群的家庭住址,利用Gis技术分析缓冲区1 km以内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街道连通性、人均道路总长度、土地混合利用、交通站点数目、到达交通站点距离、到达健身休闲场所距离、到达商业场所距离等9个建成环境指标。之后依据33和66两个百分位数点对变量划分为三个等级赋值1、2和3,将人口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logistic模型中。结果:随着土地混合利用度每降低一个等级,户外体力活动的等级变化预估系数β分别为1.122,P=0.016和0.762,P=0.036,交通站点数目第1等级和等3等级之间变化的预估系数为0.720,P=0.029。到达交通站点距离第2等级和等3等级之间变化的预估系数为0.769,P=0.049。其他客观建成环境因素与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不存在相关性。随着人口密度每降低一个等级,久坐时间的等级变化预估系数β分别为0.745,P=0.004和0.751,P=0.014,人均道路总长度第2等级和等3等级之间变化的预估系数为0.926,P=0.029。其他客观建成环境因素与老年人久坐时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影响老年人每日户外体力活动客观建成环境因素有:土地混合利用、到达健身场所距离、交通站点数目以及到达交通站点距离。影响老年人每日久坐时间的客观建成环境因素有:人口密度、人均道路总长度。因此,规划部门再制定规划政策时,可通过改善上述建成环境因素,促进老年人每日体力活动,改变久坐生活方式,提高其健康水平,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健康危机和隐患。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