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生长趋势并分析早期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的210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记录患者动脉瘤的生长趋势,根据颅内动脉瘤是否生长分为生长组和未生长组。分析两组动脉瘤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特征以及脑卒中史、吸烟史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未破裂动脉瘤生长相关的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相关因素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生长的预测效能。结果 截至随访时间2022年6月1日,210例患者(270个动脉瘤),平均随访时间(23.6±3.5)个月。64例患者中发现了未破裂动脉瘤的生长(76个动脉瘤)归为生长组,发生率为30.48%,根据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中的随访图像对动脉瘤的生长模式进行分类,形态上呈弥漫生长型、灶状生长圆顶型、灶状生长颈型,其中以弥漫生长型为主要扩散生长模式;其余146例患者未出现动脉瘤生长归为未生长组。生长组脑卒中史比例、动脉瘤位置、多发性动脉瘤占比均较未生长组高(χ2=32.453、17.620、34.570,P <0.05),标准化表面最大剪切力较未生长组低(t=5.569,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卒中史、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多发性动脉瘤、标准化表面最大剪切力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生长的影响因素[OR(95%CI)=3.351(1.466~7.660)、3.382(1.648~6.942)、3.147(1.349~7.345)、0.446(0.295~0.673),P <0.05];ROC曲线显示,脑卒中史、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多发性动脉瘤、标准化表面最大剪切力预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生长的AUC分别为0.626(95%CI=0.557~0.691)、0.640(95%CI=0.571~0.704)、0.667(95%CI=0.599~0.730)、0.680(95%CI=0.612~0.743)(P <0.05)。结论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主要呈弥漫性生长,其生长趋势可能与脑卒中病史、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类型、标准化表面最大剪切力有关。
-
单位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