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0例。Ⅰ组患者单纯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输出功率200~500 mW、曝光时间0.1~0.3 s、光斑直径150~300μm,2周治疗1次,总共治疗3次;Ⅱ组单纯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每月注射1次,0.5 mg/次,治疗3次;Ⅲ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方法同Ⅰ、Ⅱ组。三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均随访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测定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治疗前后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Ⅰ组治疗后、Ⅱ组治疗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低于Ⅰ组治疗后、Ⅱ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治疗后新生血管消退率为100.00%,明显高于Ⅰ组(73.33%)和Ⅱ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Ⅰ组(80.00%)和Ⅱ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7、8.76,P<0.05)。Ⅰ组、Ⅱ组、Ⅲ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眼压升高及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10.00%、16.67%,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能有效提高视力及降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更好地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轻黄斑水肿,疗效优于单一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