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俗文化”及其社会治理

作者:孙秋英; 涂可国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2020, (09): 156-161.
DOI:10.14112/j.cnki.37-1053/c.2020.09.024

摘要

当今中国,抵制"三俗文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共识。所谓"三俗文化",是指满足人的低级趣味、病态审美需求和本能感性欲望的文化,主要包括色情文化、假丑文化、恶搞文化、暴露文化、迷信文化和粗鄙文化等。"三俗文化"扭曲主导价值观、侵蚀合理道德观、冲击主流文化、腐蚀人的精神、毒化社会风气和恶化媒体环境,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其生成的原因,主观上是由于不良的心理需求,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以及一些文化工作者缺乏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等;客观上是由于市场经济不完善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主流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等。要抵制和根治"三俗文化",就必须防止人的感性本能欲望过度膨胀,重建人的道德主体性和道德权威,强化价值体系整合,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 单位
    山东社会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