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对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电力医院就诊的71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治疗强度组(36例)和常规治疗强度组(35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华法林钠片口服治疗,低治疗强度组患者控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1,常规治疗强度组患者控制INR在2.2~3.0。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主要疗效终点事件、出血事件进行评价,并记录INR稳定时华法林的使用剂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3、6个月时,缺血性脑卒中、腔隙性脑梗死和体循环栓塞等主要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低治疗强度组出血事件发生率(5例,13.89%)低于常规治疗强度组(12例,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R指标稳定时,低治疗强度组患者每日华法林使用剂量[(2.45±0.60)mg]低于常规治疗强度组[(3.18±0.7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低治疗强度(INR1.5~2.1)和常规治疗强度(INR 2.2~3.0)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腔隙性脑梗死和体循环栓塞的发生方面疗效相似,但低治疗强度可明显减少华法林日口服剂量,降低各种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单位
    郑州人民医院; 河南电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