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院方式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凤华; 魏茂提; 徐宁; 孙佳禾; 杨宁; 李玉明*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2, 38(04): 298-303.
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22.04.009

摘要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模式下不同来院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根据来院方式不同将1416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EMI患者分为120现场接送组(67例)、外院转运组(383例)和自行来院组(96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时间,并对不同来院方式患者的院内不良事件(急性左心衰、院内死亡)发生情况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61.57±11.08)岁,发病-首次医疗接触(S2FMC)中位时间为160.0(79.8,338.5) min、发病-球囊开通(S2B)中位时间为258.0(168.0,457.0) min, 3组比较,通过120救护车来院患者的上述过程时间较外院转运和自行来院组短(均P<0.01)。所有患者肌钙蛋白抽血-出结果中位时间为17.0(15.0,19.0) min、知情同意开始-签署完成中位时间为4.0(2.0,6.0) min, 3组比较,自行来院组患者的上述过程用时均较外院转运组长(均P<0.01)。所有患者的大门-球囊开通(D2B)中位时间为52.0(44.0,63.0) min,不同来院方式的患者D2B时间基本相同(P=0.493),D2B时间>90 min的比例在各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6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Killip分级、入院时收缩压后,外院转运(OR:3.50,95%CI:1.95~6.31,P<0.001)和自行来院(OR:11.62,95%CI:6.53~20.68,P<0.001)的患者较120救护车现场接送的患者更易出现S2FMC时间≥90 min。120救护车现场接送组、外院转运组和自行来院组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4.5%、1.3%、0.9%(P=0.035),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分别为3.0%、5.7%、4.7%(P=0.538)。调整性别、年龄、Killip分级、入院时收缩压、吸烟史、病变血管数后,不同来院方式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来院方式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通过120救护车现场接送入院的STEM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最短。为改善和提高我国急性胸痛患者的预后,仍需不断优化和改进STEMI救治流程,进一步缩短患者从症状发生到再灌注治疗的时间。

  • 单位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