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位于胆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上的自身抗原发生异常的免疫应答,从而引起免疫介导的胆管损伤和汇管区炎症。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血清IgM水平升高和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是其主要的免疫学特征,而对IgM与PB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阐明其异常免疫应答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将PBC患者高IgM水平的发生机制以及IgM在PBC中的免疫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概述如下,以IgM为切入点的研究也将有助于PBC的诊断和治疗。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消化疾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