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水旱轮作系统的能值分析和可持续性评价

作者:杨滨娟; 孙松; 陈洪俊; 黄国勤
来源:生态科学, 2017, 36(01): 123-131.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7.01.017

摘要

构建可持续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南方双季稻区冬季绿色高效循环复合种植模式。在长期水旱轮作的基础上,通过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能值分析理论评价水旱轮作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稻田水旱轮作4种模式的总能值投入和总能值产出大小均表现为油菜-早稻-晚稻→油菜-早稻-玉米‖花生>黑麦草-早稻-晚稻→黑麦草-早稻-玉米‖大豆=混播绿肥-早稻-晚稻→混播绿肥-早稻-玉米‖芝麻>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混播绿肥-早稻-晚稻→混播绿肥-早稻-玉米‖芝麻的系统可持续能值指数最高,为0.0315,而油菜-早稻-晚稻→油菜-早稻-玉米‖花生最低,为0.0148。各模式可持续发展指数均为1以下,表明4种种植系统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量较大,造成了环境负载率较高,导致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低,其中"混播绿肥-早稻-晚稻→混播绿肥-早稻-玉米‖芝麻"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