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防风通圣丸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防风通圣丸中各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检索荨麻疹的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进行基因转换,将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然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其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防风通圣丸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汉黄芩素、刺槐素,排名前六的蛋白为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2(ERBB2);GO富集分析共得到63个条目,KEGG通路81条,主要涉及炎症反应调节、免疫调节、激素水平等方面;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防风通圣丸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均能与核心靶点进行自发结合,其结合能均≤-5.0 kJ/mol。结论 防风通圣丸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多个化学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参与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