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连斑库蠓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作者:孟锦昕; 李楠; 何于雯; 付偲; 吉明胜; 王天葆; 杨绍昌; 杨振兴; 李苏胜; 刘国平*; 王静林*
来源: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23, 1-7.

摘要

目的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系统鉴定在云南省采集的连斑库蠓。方法 2020—2021年在云南省江城、勐腊、广南、双江县用灯诱法采集蠓虫,根据形态特征在显微镜下挑选出初步鉴定为连斑库蠓的蠓虫,采用无损伤形态的方法提取库蠓基因组DNA,扩增COI基因部分序列和ITS-1基因全长序列,使用Mega 6和MegAlign软件进行分析,同时用压片法对库蠓进行系统形态学鉴定。结果 共采集到连斑库蠓5只,其中雌虫4只、雄虫1只。鉴别特征:雌虫翅径5室有1个淡斑,通常呈“V”型,凹口朝远端,臀室的3个淡斑由1条淡色带相连接;雄虫第9腹板后缘中部凹陷宽而深,阳茎中叶近锥形,抱器基节的背、腹踝较细而长,抱器端节细长向内侧弯曲。形态特征符合连斑库蠓鉴别特征。5只连斑库蠓COI基因序列375 bp,ITS-1基因全长序列396 bp,在COI基因和ITS-1基因的进化树上,云南省的连斑库蠓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连斑库蠓处于同一进化分支,COI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7.6%~100.0%,ITS-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99.0%~100.0%。COI基因和ITS-1基因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5(0.000~0.021)和0.004(0.000~0.012)。结论 通过形态学鉴定和COI基因、ITS-1基因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连斑库蠓雌虫、雄虫进行了全面鉴定,3种鉴定方法互为佐证,为今后连斑库蠓的鉴定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