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规律,为优化围术期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限期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患者60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气腹和头低脚高位持续时间,术中气腹总量、补液量、尿量、出血量。在麻醉诱导前(术前)、术毕缝皮完成即刻(术毕)、术后12h和术后24h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BNP水平。记录术前和术后12h的肾功能指标。结果 <65岁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小于≥65岁组(P<0.05),两组间ASA分级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BMI、手术持续时间、气腹持续时间、头低脚高位持续时间、术中气腹总量、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的MAP、HR和CV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毕、术后12和24h的MAP和CVP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65岁组患者术毕的HR显著低于同组术前、术后12和24h(P值均<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间和相同时间点两组间肌酐、尿素氮和尿酸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毕、术后12h的BNP水平较同组术前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两组术后12h的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术毕和术后24h(P值均<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BN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5岁组和≥65岁组术后12h的BNP水平分别较术前升高(133.0±60.8)、(131.0±60.6)p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中长时间气腹和头低脚高位导致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到术后。围术期应加强患者的容量管理,合理调整心功能。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