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控制期与免疫逃逸期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HBs 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慢性HBV感染者226例,且均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根据肝组织病理结果分为免疫控制期组[炎症活动度(A)<2且纤维化分期(F)<2者,121例]和免疫逃逸期组(A≥2或F≥2,10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毒学、肝功能、肝硬度值(LSM)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免疫控制期组与免疫逃逸期组在性别、年龄、乙型肝炎家庭聚集现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HBV 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7. 00(369. 00~3876. 00) IU/ml vs 2171. 00(596. 00~8887. 00) IU/ml,Z=-2. 425,P=0. 015];但两组间HBs Ag和抗-HB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免疫逃逸期组患者的ALT[46. 00(22. 00~97. 50) U/L vs 30. 00(19. 00~87. 50) U/L,Z=-2. 261,P=0. 024]、AST[(35. 50±14. 74) U/L vs (31. 30±12. 17) U/L,t=-2. 351,P=0. 020]和LSM[(7. 41±1. 51) kPa vs (4. 76±1. 23) kPa,t=-9. 021,P <0. 001]水平均明显高于免疫控制期组。结论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慢性HBV感染者免疫逃逸期病毒载量、ALT、AST、LSM均高于免疫控制期患者,未来可通过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明确上述指标参考值范围,为慢性HBV感染者提供精准诊疗。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