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克纳以高超的意识流手法,通过四个不同的人物视角,展现康普生家族三十年来的“喧哗与骚动”。通过描摹这些被新的制度系统解构了的残缺灵魂,进而唤醒人们对原始环境、自然人性的回归。关于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学界的分析已经十分透彻,但笔者发现,学界大部分只对意识流手法的特点进行分析,而对使用意识流手法的内在意义缺乏更加深入的探索。基于此,本文着眼于文中的意识流手法,着重分析福克纳如何在《喧哗与骚动》中以意识流手法实现其“回归”的母题。

  • 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