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鼻渊通窍颗粒冲洗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黏膜炎症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7月在某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和术腔,观察组采用稀释后的鼻渊通窍颗粒冲洗鼻腔和术腔,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6个月自觉症状VAS评分、鼻内镜评分(Lund-Kennedy)、术腔清洁时间和术腔上皮化生时间,以及鼻黏膜炎性细胞指标(包括黏膜组织视野炎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自觉症状(包括头痛、鼻塞、流涕、嗅觉障碍)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自觉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息肉、水肿、鼻漏、瘢痕、结痂评分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息肉、水肿、鼻漏、瘢痕、结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息肉、水肿、鼻漏评分低于对照组,瘢痕、结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腔清洁及术腔上皮化所需时间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鼻黏膜组织视野炎性细胞及视野嗜酸粒细胞计数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鼻黏膜组织视野炎性细胞及视野嗜酸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鼻黏膜组织视野炎性细胞及视野嗜酸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采用鼻渊通窍颗粒冲洗鼻腔和术腔,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鼻黏膜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