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边远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向城镇聚集加速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变革,也对当地的日常生活及家庭安排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U旗的田野调查,运用家庭策略的结构取向视角探析牧民子女进城读书的家庭适应策略。研究发现:第一,牧民根据家庭可利用资源,通过家庭成员代际协作来应对制度结构变迁。传统性别分工使得母亲成为进城陪读的首选,同时形成了“分而不离”的夫妻生活模式。由于现代化生产工具的嵌入,家庭中部分劳动力得以解放外出务工,祖辈补位照料的策略就此出现。家庭人力资源向下集中,使家庭内部的劳力余缺得到合理配置的同时又保障了养育责任的履行。第二,借用市场力量达到抵御风险的目的,将孩子交给“阿姨”长期托管或利用家庭和市场便利,采取“半托半走读”策略。面对结构制度变迁带来的挑战,牧民调动自身能动性,重新建构与新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方式。牧民家庭在子女进城读书中的适应策略,能够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反思与启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