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成批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情况及耐药性,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16例成批烧伤患者与同期361例非成批烧伤患者分别设为成批组与非成批组。2组患者共收集1 571份临床标本, 常规分离病原菌, 用Sensititre细菌真菌鉴定板条和荧光法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 用Sensititre药敏板检测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2组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和标本来源分布情况, 检出率居前3位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居前3位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各年度分布情况, 各年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情况。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成批组282例患者感染病原菌, 感染率为89.24%, 显著高于非成批组的54.57%(197例), χ2=8.204, P<0.05。2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40株, 其中成批组351株(54.84%), 显著多于非成批组的289株(45.16%), χ2=6.215, P<0.05。病原菌标本来源中, 成批组患者创面分泌物240株、痰液41株、血液36株、导管尖端附着物34株, 与非成批组对应的221、29、21、18株相近(χ2=1.248, P>0.05)。成批组和非成批组患者分别检出革兰阳性球菌213、161株, 占60.68%、55.71%;革兰阴性杆菌129、120株, 占36.75%、41.52%;真菌9、8株, 占2.56%、2.77%。2组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前3位依次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前3位, 成批组依次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 非成批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前述主要细菌检出率均表现出上升趋势。7年间, 2组患者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替唑、头孢哌酮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 对万古霉素耐药率由0上升至10.00%以上, 组间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1~2.900, P值均大于0.05);2组患者检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耐药率亦呈上升趋势, 组间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1~3.125, P值均大于0.05)。2组患者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抗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情况相近(χ2值分别为1.311、1.425, P值均大于0.05)。结论成批烧伤患者病原菌感染率与检出病原菌株数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 但2类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没有明显差异, 表明平时病原菌筛查和耐药情况监测, 对成批烧伤选用抗菌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中心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