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治及院内感染的有效监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疑似血流感染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采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并完成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检出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与构成比、科室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全院临床共送检4 693份非重复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出460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9.8%;其中包括革兰阴性(G-)菌316株(占68.7%),革兰阳性(G+)菌140株(占30.4%),真菌4株(占0.9%)。在检出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48.7%(224/460)〕、金黄色葡萄球菌〔12.2%(56/460)〕、肺炎克雷伯菌〔9.6%(44/460)〕、表皮葡萄球菌〔8.9%(41/460)〕、铜绿假单胞菌〔2.8%(13/460)〕、鲍曼不动杆菌〔2.8%(13/460)〕检出率分别列前6位。阳性血培养标本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CU)124份(占27.0%),其次为神经内科89份(占19.3%)和心内科51份(占11.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美罗培南对G-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葡萄球菌属中未检出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全院2016—2018年血培养标本中污染率为0.7%。结论本院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临床应谨慎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降低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 单位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